架子上很多主食罐

貓咪101 第一課:濕食怎麼吃?主罐,副罐怎麼一眼判斷?

罐罐百百種,今天要選哪一罐?

當你準備要開始帶回家裡的第一隻貓貓

上網做了功課,看到有人提到貓咪不愛喝水

建議以最少一天一餐濕食,確保攝取足夠水分

於是你興沖沖上網/到寵物用品店準備大殺四方

但是上百種品牌/口味

價格低的可以不到一杯手搖杯

價格高的甚至比成年人一餐還貴

到底怎麼選,才對?

新手怎麼入門?

建議先從一天至少一餐副食罐開始.

好處是貓咪適應期很短,基本上不太需要擔心不吃

餵食時建議做到1:1 罐頭/水

因為副食罐多半味道偏重鹹

如果不添加水分,貓咪吃多了容易挑嘴

以後要訓練改吃較清淡的主食罐會很辛苦

至於副食罐的定義?通常

  • 脂肪含量通常<2%,
  • 未標注標注鈣/磷成分訊息

就可以視為是副食罐

注意!有些小品牌在通路販賣時,會宣稱是主食罐,新手飼主會因為無法辨別就買回去,用上面提到的方式可以幫助快速避雷. 

貓咪副食罐範例

 

上面是典型的副食罐頭

除了營養成分外,通常副食罐還有幾個特點如

  • 包裝多半會做得很華麗
  • 白身鮪肉或雞肉絲為主要成分(如果是紅肉鮪魚個人建議跳過)
  • 價格相對低廉, 小罐85g通常會低於30元

主食罐挑選原則

魔力喵主食罐

相對副食罐,主食罐的單價是同等分量的2~3倍

一隻貓咪全主食的費用單月至少2000起跳

主罐的標準,個人建議要符合以下幾項

  • 蛋白質含量>7%,
  • 脂肪含量>4%
  • 標注牛磺酸含量,說明鈣磷等礦物質添加比例

這三個基本滿足後,再依照貓咪特性進行更細分的選擇

主食罐分類(依產地)

台灣目前比較主流的產地如下

  • 台灣

    幾乎都是肉泥罐頭.後面的代工廠多半是同一家

    其中知名的牌子品管有點飄,時不時會出包.

    另外台罐多半很愛以“無膠”作為主打

    但這個無膠通常是指“無卡拉膠“

    實際上為了讓肉泥成型,廠商還是會添加藻膠

    在歐盟,藻膠跟卡拉膠是被視為一樣的成分.

  • 德國

    肉塊罐頭為主,特色是常有肉眼可見的內臟碎塊

    甚至直接送上完整一個雞心

    喜歡咀嚼口感的貓咪會愛不釋口

    缺點是部分品牌/口味有時候會出現碎骨較多的現象

    個人是不在意,但有些飼主很擔心骨頭會卡住食道造成不適,餵食前會花時間手動將其去除.

  • 紐西蘭

    紐罐多半有股強烈的臭味,有個牌子甚至被人戲稱為紐臭寶

    若是在封閉套房內餵食請注意通風

    內容物類似德罐,也是內臟滿滿,不過多半切的很碎,不太會有大塊狀

  • 美國/加拿大

    以肉泥類為主,台灣目前有的美罐多半碳水偏高價格也貴,是個人最不推薦考慮的

    加罐的價位成分倒是合理,不過販售的通路稀少.

各種肉類

 

兩隻腳,四隻腳,還是八隻腳?

相對於副食罐多半是白身鮪魚或雞絲肉,主食罐的肉品選擇變化就很多.

基本款: 雞肉/火雞肉/鴨肉/鮪魚/鮭魚

野味款:雉雞/兔子/青蛙/蟋蟀

四腳款: 牛/羊/豬/鹿 

建議建立8~10種貓咪喜歡的主食罐清單,以每週2~3種不同的罐頭餵食

目的是

  1. 避免單一口味,讓貓咪胃口低落,畢竟主食罐沒有副食罐或乾飼料的強烈香氣
  2. 每種罐頭的營養成分不同,長期單一品牌/口味會造成某種營養素缺乏
  3. 缺貨.特別是外國罐頭,常因為船期問題,會出現間歇斷貨.

另外對於幼貓(<六個月)或是剛開始從乾飼料轉成主食罐的貓咪

初期最好以一週一種的頻率慢慢換

因為先前的飲食攝取太單一,貓咪腸道內的菌種數量不足,如果太快速不斷變動,很容易出現軟便的狀況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